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厦门市委安卓软件下SH365_365dni是真做还是假做啊_足球365app网站

        邹君断缨

         来源:福建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      作者:        2015-10-09 16:08:00      字体大小:[大][中][小]
        4673507

        邹君断缨

        来源:福建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  2015-10-09 16:08:00
        字体大小: [大] [中] [小]
        4673507

          这是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讲的一个故事:“邹君好服长缨,左右皆服长缨,缨甚贵。邹君患之,问左右。左右曰:‘君好服,百姓亦多服,是以贵。’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,国中皆不服长缨。君不能下令为百姓服度以禁之,而断缨出以示民,是先戮以莅民也。”

          故事说的是,周朝时邹国的君王喜欢戴有长飘带的帽子,他周围的百官也跟着戴起了这种帽子,这一来长飘带的帽子便昂贵得出奇,邹国君王为这件事很忧虑,便问身边的大臣,这种帽子为什么贵得没边?身边的大臣说:“国君喜欢戴这种帽子,是一种无言的倡导,百姓自然纷纷效仿,所以这种帽子的价钱就涨了上去。”邹君听了便首先把帽子的飘带剪掉了,老百姓见国君戴着没有飘带的帽子,大家也就不再热衷于有飘带的帽子了。

          国君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禁止老百姓戴什么样的帽子,只有自己先剪掉帽子上的长飘带,给大家做出个样子。这么做虽然国君委屈了自己,却带动了百姓心甘情愿地照着去做。

          类似的故事还有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,于是全国都穿起紫色衣服,导致五匹素色布抵不上一匹紫色布的价钱。齐桓公听了管仲的建议,自己不穿紫色衣服,并对左右穿紫色衣服的侍从说:“请后退几步,我讨厌紫色染料的气味。”当天侍从官员就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,第三天全国就都不穿紫服了。

          其实道理再简单不过了,上行下效,历来如此。《列子·说符》卷下记载了一句话:“言美则响美,言恶则响恶;身长则影长,身短则影短。名也者,响也;身也者,影也。是故慎尔言,将有和之;慎尔行,将有随之。”不论好的风尚或坏的风尚,一旦成了国家和民族的普遍行为,不用多问,肯定与“上行下效”有择不开的关系。有些事情,三令五申可能起的作用有限,而身体力行则能做到令行禁止。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“言传不如身教”。革命先烈恽代英说:“言语给人的影响如蜻蜓点水,行动给人的影响才能入木三分。”

          “邹君断缨”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易懂而又不易做到的真理,那就是“不许大家做的事情,领导首先不做;号召大家做的事情,领导首先做好”,最有效的动员令就是“率先垂范”。

        ©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  厦门市监察委员会  版权所有  闽ICP备  130116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