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厦门市委安卓软件下SH365_365dni是真做还是假做啊_足球365app网站

        从海瑞外号说起

         来源:福建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      作者:        2015-10-09 16:09:00      字体大小:[大][中][小]
        4673510

        从海瑞外号说起

        来源:福建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  2015-10-09 16:09:00
        字体大小: [大] [中] [小]
        4673510

          笔架亦称笔格,为搁笔的文房用具。明朝着名清官海瑞外号“海笔架”,就是因他“不畏强权的气节、不爱荣华的执着、不甘人后的奋进”这一清正廉洁品行而得名。

          海瑞出身仅为小举人,三十七岁中举,四十一岁才分配到福建南平县做教谕,相当于如今的教育局局长。他还兼县学校长,给学生上课。

          海瑞任教谕的第二年,他的领导、延平府视学到南平县视察工作,在南平县学官署接见学官。两名副手在海瑞带领下进入大厅,一见到视学,一左一右急趋上前,叩头拜见。海瑞夹在二人中间,站而不跪,只拱了拱手。视学先是惊讶,继而羞怒,冷笑一声,对两旁随从说:“哟,你们看这三个人,倒是个山字笔架!”

          两跪,夹一站,可不是活脱脱一副山字笔架的模样。视学大人从来没有遇到下级官员如此轻慢自己,拂袖而去。

          海瑞这种做法,有点像古代的陶渊明,但实质上与陶渊明有本质不同。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,是为了人格上不受侮辱,他向往的是平等自由的桃花源,不愿意受到官场的束缚,瞧不起那些官场俗人,这有点像现在的自由主义者。而海瑞之所以不跪,并不是不尊敬长官,而是因为开国之初,洪武帝为了提倡儒家的尊学重道风气,规定在府学中见上官,可以拜而不跪。百年之后,士风日坏,学官们为了讨好上级,无所不为,跪迎上官早已相习成风。所以,海瑞的这一站就站得惊世骇俗。一下子,“海笔架”的名声在官场上传开了。

          这个故事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人之一郦波的《清官海瑞》一书里有活灵活现的呈现。《明史》赞曰:“海瑞秉刚劲之性,戆直自遂,盖可希风汉汲黯、宋包拯。苦节自厉,诚为人所难能。”易中天说,海瑞不但谨遵圣贤教诲且身体力行,而且还要和不良风气作斗争,无论对方职位有多高,来头有多大。这些诠释的就是海瑞不阿谀奉承的“海笔架”品性。

          千古多少事,阿谀尽害人。对当时来说,海瑞在官场可以说是个“另类”,然而,即使在今天,阿谀之风仍未绝迹,在一些人那里还挺盛行。四川彭州市委原书记陈家荣,就曾这样反思自己的犯罪原因:“我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,围在我身边的都是些怀着不同目的对我阿谀奉承的人”,“久而久之,那种唯我独尊、自以为是的美好感觉就像鸦片一样,让我上瘾,让我满足。”

          可见,“海笔架”外号是一面镜子。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;壁立千仞,无欲则刚。因为无欲,所以刚强。在海瑞看来,在其位谋其政,自己既然拿政府的薪水,就要踏踏实实地干事,不能搞形式主义净玩虚的,奴颜婢膝不是他的性格,升官发财与他毫无关系。

          其实,现代社会只要人人支起“嫉恶如仇、刚正不阿,一身正气、严于律己,爱岗敬业、枝叶关情”的方正“笔架”,那么,我们必将挥毫落纸、挥斥方遒书写“为民、务实、清廉”无怨无悔的精彩人生。

        ©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  厦门市监察委员会  版权所有  闽ICP备  13011616